奥特曼连夜挖走英特尔CTO!AI首席突然叛逃,陈立武被迫亲自挂帅
【导读】今天,OpenAI将英特尔首席AI官招入麾下,专攻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华人CEO救火亲自接管英特尔AI部门。与英伟达的仗还没打赢,自家后院就起了火。
毫无征兆!
今天一早,英特尔CTO兼首席AI官Sachin Katti突然宣布离职。
他的下一站,正是当前AI领域的绝对核心——OpenAI。
他将用自己在英特尔积累的4年经验,为OpenAI打造面向AGI的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在第一时间晒出与Sachin Katti的合照,并激动地表示:
Katti将和我们一起设计和构建OpenAI的基础设施,为AGI研究助力,并最终造福全人类。
与此同时,CEO Sam Altman也迅速转发,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对于这家计划在未来8年斥资约1.4万亿打造AI基础设施的公司来说,Katti的加入可谓如虎添翼。

然而,OpenAI的狂欢,映衬出的却是英特尔的落寞。
如今,统领AI战略的关键人物已经离职,留下的摊子,陈立武只能自己收拾。
CEO亲自挂帅CTO,还要兼顾领导AI部门。
本就艰难的英特尔,更加艰难了。


6个月闪离
英特尔AI主管叛逃OpenAI
Sachin Katti是什么样的人物,能为OpenAI带去什么?
Katti于2003年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随后加入了MIT,完成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紧接着,他又在UC伯克利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
Katti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创立并领导了多家在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公司。
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专攻无线通信技术的公司Kumu Networks,开创了自干扰消除技术。
随后又创立了Uhana,专注于开发面向移动网络优化的先进AI解决方案,该公司后来被VMware收购。

2021年底,Katti正式加入英特尔,最初负责网络业务。两年后,他升任为网络与边缘事业部(NEX)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直到今年4月,又被陈立武提任为「CTO兼首席AI官」,全面主导英特尔的AI芯片与软件战略。
在官网个人主页上,重点突出了Katti在公司领导中的地位——
他负责制定并推动英特尔的整体AI战略与AI产品发展规划,主管英特尔实验室。

此外,Katti曾任斯坦福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他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网络和应用编码理论的前沿研究,并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果。
Google Scholar显示,Sachin Katti曾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总被引数超3万次。

不仅如此,Katti的学术生涯荣获多项重要奖项,包括ACM博士论文奖(荣誉提名),以及IEEE/ACM《网络学报》最佳论文奖(William Bennett Prize)。
作为电信行业的重要领导者,他曾共同担任O-RAN联盟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在推动全球开放与智能无线接入网络的普及和采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可以看到,Sachin Katti是一位在无线通信、AI基础设施领域,深耕20多年的全栈式领军人物。
对于OpenAI来说,他的加入至关重要。
毕竟,除了模型scaling之外,算力基础设施是OpenAI未来拼图中最缺失的一块。
OpenAI,正下一盘大棋
在外部,OpenAI正编织一个巨大万亿算力关系网,英伟达、AMD、甲骨文等重磅玩家相互绑定。
而在内部,OpenAI也在积极自建,全力招揽业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顶尖人才。

今年4月,奥特曼曾发布英雄帖
他们启动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容量专项招聘,还放出了数十个涉及数据中心设计、电力、机械系统等领域的职位。
其中包括,特斯拉前软件工程副总David Lau、前xAI基础设施工程负责人Uday Ruddarraju、前xAI负责后端和扩展系统的Angela Fan等人,纷纷加入了OpenAI。

而在OpenAI,真正统领「Scaling Team」的负责人就是Greg Brockman本人。
他曾表示,自己要么在OpenAI大干一场,要么就退出。
作为负责基础设施Scaling的一把手,Greg已领导OpenAI投入了约1.4万亿美元,用于部署相当于30GW计算能力的设施。
然而,OpenAI目前每年营收大约在130亿美元,这让Greg成为这场高风险财务赌局的主要负责人。

《财富》的一篇报道称,Greg使命包括,构建和管理芯片、数据中心、软件,以及实际的运营。
他认为,实现AGI的路径,还需要建设市场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这会让阿波罗计划这样的项目,显得微不足道。
但Greg也承认,要构建足以应对所谓的「AI需求雪崩」的算力设施,依旧十分困难。
不过,除了签订外部合同,强化自主算力的一环,也是OpenAI重点之一。
前段时间,他们曾宣布联手博通开发定制AI芯片,预计在2029年底全部部署完成。

这一次,OpenAI抢到了英特尔CTO,对于自身算力布局版图来说意义重大。
但对于50多年老牌芯片巨头来说,又是一次大失血。
英特尔高层流失,AI时代艰难转身
被寄予厚望的Sachin Katti出走后,英特尔华人CEO陈立武紧急救火,决定接管公司AI业务。
英特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我们感谢Sachin做出的贡献,并祝他一切顺利。陈立武将领导人工智能与先进技术集团,并与团队紧密合作。
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坚称,「AI是首要任务」。

今年3月,陈立武上任CEO之后,试图扭转英特尔艰难处境的局面动作频频:
调整扁平化管理结构,亲自提拔内部干将,甚至外招Arm前高管Kevork Kechichian掌舵数据中心业务。
同在今天,英特尔还任命了Craig H. Barratt为董事会成员。

他希望通过扁平化的管理,并强化技术导向,重振硅谷芯片巨头的竞争力。
年初,英特尔内部还叫停了AI芯片项目,代号Falcon Shore,并称后续专注于基于Jaguar Shores的「机架级解决方案」。
Katti升任后,制定全新AI战略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

即便如此,一些内部高层并不看好英特尔的未来,许多人纷纷离职。
Katti的离职标志着,英特尔今年痛失的第二位顶级AI高管。
上半年,曾领导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的Justin Hotard,转而担任诺基亚(Nokia)首席执行官。


近年来,英特尔在晶圆代工业务方面,一直难以争取到大客户。
尽管其CPU也被应用于AI服务器系统,但使用规模远不及主流的AI专用芯片。

10月,英特尔曾宣布了1.8nm制程的AI芯片——Intel Core Ultra 3,预计年底出货。
与此同时,英特尔的实力更是难以与英伟达设计、台积电制造的芯片相抗衡。
半个多月前,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发布,137亿美元营收亮眼。

而且,公司在第三季度向资产负债表注入了200亿美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三笔重要投资:
软银注资20亿美元;
美政*收购了10%股权,计划总投资89亿美元;
英伟达斥资50亿美元入股,并签订了长期联合开发芯片的协议。

即便第三季度整体表现强劲,但英特尔对代工业务未来的规划,语焉不详。
有分析师指出,如今英特尔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让代工业务步入正轨的策略。
不过,在美国政*注资后,代工业务明显成为优先事项。
协议中明确规定——未来五年,若英特尔剥离其代工业务,将面临罚款,这是美国强化本土芯片制造的重要一环。
在芯片巨头们纷纷投身AI、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英特尔本就步履维艰的转型之路,变得更加前途未卜。
参考资料:
https://x.com/sk7037/status/1987998832270127601?s=20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intel-ceo-oversee-companys-ai-efforts-after-departure-exec-openai-2025-11-10/
https://www.ft.com/content/9a1faf53-1bf0-48dd-8ac8-ff07b3ee57c5
声明:本文转载自新智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社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版权等问题,点击这里。
游客
- 鸟过留鸣,人过留评。
- 和谐社区,和谐点评。
AI 中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