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AI 热潮催生复杂金融工具,恐重演 2008 年金融危机

2025-11-10 发布 · 浏览18次 · 点赞0次 · 收藏0次

11 月 10 日消息,路透社于 11 月 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人工智能竞赛已进入“烧钱”白热化阶段,为满足预计到 2030 年高达 7 万亿美元的投资需求,科技公司正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这种转变的核心标志是,科技公司开始大规模利用其数据中心资产进行融资,将未来的现金流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一场由债务驱动的 AI 基建狂潮已然拉开序幕。

一、投资级债券发行激增,科技巨头掀起借贷潮

美国银行数据显示,仅在 2025 年 9 月和 10 月两个月内,专注于 AI 的大型科技公司就发行了高达 750 亿美元(注:现汇率约合 356.39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级债券,这一数字是 2015 至 2024 年间年均 320 亿美元发行额的两倍多。

其中,Meta 发行了 30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2138.34 亿元人民币),甲骨文发行了 180 亿美元。摩根大通估计,与 AI 相关的公司目前已占其投资级指数的 14%,首次超过美国银行业,成为主导板块。巴克莱银行更预测,AI 相关科技债的发行量将成为决定 2026 年信贷市场供应潜力的关键因素。

展示了 2015 年至 2025 年人工智能大型科技公司投资级借款的发行情况,其中 2025 年的柱状图分别显示了 9 月至 10 月的发行量和贷款发行量。

在此背景下,投资巨头黑石集团(Blackstone)为其全资子公司、AI 基础设施市场的最大玩家 QTS 数据中心,发起了一笔创纪录的融资。

黑石集团即将完成一笔高达 34.6 亿美元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发行,这不仅是今年同类型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笔,也意味着数据中心这一“新基建”资产正被金融市场深度“证券化”。

该证券由分布在六个市场的 10 个数据中心作为抵押资产,这些设施的能耗总量惊人,足以在五年内为一个中等城市供电。

二、股价与风险并存,甲骨文成典型案例

市场对 AI 的热情推动了相关公司股价的飙升,但也伴随着信贷风险的同步上升。以甲骨文公司为例,其股价在 2025 年飙升了 54%,有望创下自 1999 年以来的最强劲年度涨幅。

折线图显示了截至 8 月 1 日的 Oracle 股票(蓝色)和 5 年期信用违约互换(橙色)的百分比表现。

然而,衡量其债券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CDS)指数也同步大幅攀升。这一矛盾现象表明,尽管投资者看好其 AI 业务前景,但同时也对其为支持业务扩张而急剧增加的债务水平感到担忧。这种股价与风险指标的背离,也成为观察整个 AI 行业债务健康状况的一个缩影。

三、高风险融资渠道崛起,“垃圾债”与私人信贷入场

随着资金需求的扩大,AI 领域的融资正从传统的投资级债券向风险更高的领域蔓延。高收益债券(又称“垃圾债”)市场开始出现 AI 相关企业的身影,例如比特币矿商转型的数据中心运营商 TeraWulf 和英伟达支持的 AI 云服务商 CoreWeave,分别发行了 32 亿美元和 20 亿美元的“垃圾债”。

一张阶梯柱状图显示了 1995 年至 2025 年高收益科技垃圾债券的年度发行量,图中显示 2025 年末出现峰值,与 2021 年的峰值持平。

与此同时,由投资基金等非银行机构提供的私人信贷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瑞银集团估计,AI 相关的私人信贷贷款在过去一年中可能已增长近一倍,因其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

摩根士丹利预估到 2028 年,数据中心建设需要 1.5 万亿美元资金,而私人信贷市场可以提供一半以上。

上图显示了摩根士丹利对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融资方式的估计细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价值 8000 亿美元的私人信贷机会。

四、复杂金融工具复苏,ABS 市场成新热点

为满足 AI 数据中心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资产支持证券(ABS)这一复杂金融工具也再度受到青睐。ABS 通过将数据中心向科技巨头收取的租金等非流动性资产打包,转换成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

尽管在 1.6 万亿美元的美国 ABS 市场中,目前数字基础设施仅占 5%(约 800 亿美元),但美国银行指出,该领域在不到五年内已扩张了八倍以上,其中数据中心是主要驱动力。

此外,一种曾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盛行的“特殊目的实体”(S.P.V.)融资工具也重出江湖。例如,Meta 公司通过设立 S.P.V.为其路易斯安那州的数据中心完成了 300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成功将这笔巨额债务隔离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之外,让其财务报表看起来更健康。

然而,这种融资模式的风险不容忽视。这些复杂的金融工具,尤其是将单一公司或单一类型资产打包的证券,加剧了风险集中度。一旦 AI 技术迭代导致现有芯片或数据中心迅速过时,投资者可能面临巨大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 AI 产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来覆盖巨额的资本支出和债务成本,系统性风险可能通过这些金融产品传导至整个信贷市场。英国央行已对此发出警告,指出随着企业从现金转向债务为数据中心融资,风险将持续累积。

路透社:AI 热潮催生复杂金融工具,恐重演 2008 年金融危机 - AI 资讯 - 资讯 - AI 中文社区

声明:本文转载自IT 之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社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版权等问题,点击这里。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我方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赞(0) 收藏(0)
0条评论
珍惜第一个评论,它能得到比较好的回应。
评论

游客
登录后再评论
  • 鸟过留鸣,人过留评。
  • 和谐社区,和谐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