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女歌手攻占美榜!格莱美天后崩溃:人类嗓音不值钱了

2025-11-04 发布 · 浏览27次 · 点赞0次 · 收藏0次

【导读】近日,AI歌手Xania Monet凭借一首火爆的单曲登上Billboard电台榜单,成为首位登上该榜的AI艺术家,还签下了价值300万美元的唱片合约。Monet的爆火在音乐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格莱美天后SZA怒批其「贬低音乐」。

人类的音乐榜单,马上就要被AI歌手占领了?

近日,一位名叫Xania Monet的AI歌手成为首次登上Billboard电台排行榜的AI艺术家。

它以一首丝滑的R&B单曲打入Billboard电台榜单,而人类创作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盘被算法「入侵」。


AI歌手Xania Monet

这首热门单曲「How Was I Supposed to Know?」(我怎么会知道?),在11月1日拿下了Adult R&B Airplay榜第30名。

一周后它又在Hot R&B Songs榜冲到第20位。

Monet代表作「How Was I Supposed to Know?」

Monet的爆火也为它带来了一份300万美元的唱片合约。

这份合约,引发了包括格莱美得主SZA在内的诸多歌手的强烈不满。

网友们对此也并不买账,他们纷纷表示无法接受AI制作的音乐。




31岁女诗人

Monet的幕后操盘手

在网上,Xania Monet看上去和一位有血有肉的「当红艺人」并没有太大差别。

「她」的成名曲在TikTok等社媒走红,并打入Billboard电台榜。

「她」在Instagram拥有超过14万的粉丝,在Spotify上拥有120万月度听众,拥有鲜明的音乐风格。


与Particle6推出的首位AI演员Tilly Norwood一样,Xania Monet背后同样也有一个运营团队。

在网友的爆料中,Monet背后的「操盘手」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她叫Telisha 「Nikki」Jones,是一位31岁的女诗人。

她来自密西西比州奥利夫布兰奇,同时还是一位设计工作室老板。

Jones自幼在教堂唱诗班学习,现今Monet的词曲均由她亲自创作。

她会把写的歌词输入Suno AI平台,由AI将这些内容转化成歌曲,最后由Monet「演唱」。

此外,Jones还会加入真人元素,比如现场录音来打磨成品。

据统计,Monet的歌曲在美国官方播放量已达4440万次,这与其快速产出歌曲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它采用「AI+真人」的混合模式,保证了快速产出,成本也更低,这对于寻求高效爆款的传统厂牌很有吸引力。

这让Jones在一场高达300万美元的竞价战中赢下与Hallwood Media的合约,该厂牌由前Interscope高管Neil Jacobson运营。

这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AI创作的内容版权要如何进行保护?


美国版权局报告:《版权与人工智能第二部分:版权性》

美国版权局在1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 如果AI辅助创作的作品中表达元素由人类控制,则该作品可能符合版权保护条件,但将对每个案例进行单独评估。

面对争议,Jones声称拥有所有歌曲创作和制作的完全所有权,并计划在下一个项目中与人类制作人合作。

Jones的经纪人、Monet项目经理Romel Murphy表示,Monet的歌曲正在引发大众共鸣,他们希望把Monet的音乐带给尽可能多的人,而电台本来就是传统艺人重要的推广渠道。

Murphy表示将持续加强电台推广,争取冲到第1名。

此外,他们还在筹备Monet的首场现场演出。

格莱美天后怒批

「为什么贬低我们的音乐?」

依靠运营团队,Monet在几个月内实现了超过5万美元的收入,还赢得了一份300万美元的合约。

Monet在商业上的进展,也引起了一部分歌坛「宿将」的集体抵制:

曾五获格莱美奖提名的R&B歌手Kehlani,在社交媒体上旗帜鲜明地炮轰Monet的300万美元合约:

「抱歉,我无法尊重它」。

她认为这笔交易的达成,是不尊重音乐行业中人类辛劳的做法。

尤其是在行业艰难期,这种做法进一步贬低了真人嗓音的价值。

虽然当下AI已经从简单的生成唱片封面,渗透到了整个歌曲的创作乃至演艺环节,但Kehlani依然没有看到丝毫证据,能够支撑AI在创意领域的合理性。

在她看来,人类为艺术付出了毕生心血,接受了无数训练,还有那些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AI根本不具备的。

这让她无法接受AI生成的音乐。

同样,格莱美奖得主歌手SZA也强烈抨击了Monet的合约:「我讨厌AI,为什么要贬低我们的音乐?」

当然,歌手中也不是清一色的反对声音。

歌手JoJo认为无法阻止AI的发展,与之对抗不如尝试接受它。

她用一种更积极的眼光看待AI生成的音乐,认为它们很有意思,可以将其用在和声和背景音乐上: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它合作,而不是对抗它,应当找到一种接受它的方法。」

「A-Pop」

扇向人类艺术家的「一记耳光」

与歌手SZA等「反对派」不同,Monet的支持者认为像Suno这样的AI工具,大大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

这让很多不知名作者创作的内容,不必经过「看门人」就能获得全球播放。

著名制作人Timbaland一直都是AI音乐的坚定支持者。

他不仅发帖称赞Monet的音乐,他的公司Stage Zero还签约了一位AI歌手「TaTa」。此外,他还加入了Suno担任战略顾问。


Timbaland和Stage Zero旗下的AI艺人「TaTa」

Timbaland利用AI改进音乐制作流程,将以往要3个月完成的工作缩短到2天,并将这种新流派称为「A-Pop」。

在这种模式下,Timbaland认为自己不再只是制作音乐了,而是开始打造体系、故事和明星。

「TaTa不局限于一个虚拟形象和角色,而是一个鲜活的、会学习的、自主的音乐艺术家,由AI构建而成,是A-Pop的首位偶像。」

Timbaland的举动,也遭到了制作人Wes Beats的强烈反对。

他认为这种A-Pop潮流,对于那些「辛勤耕耘多年,精进技艺,并将灵魂倾注于每一个节拍」的人类艺术家来说,就好比「狠狠扇了一巴掌」。

完美的AI歌手

唱不出「人性的回响」

AI歌手看上去形象迷人,唱功毫无瑕疵,但似乎总少了点什么。

一位网友将这种缺失概括为灵魂,认为AI音乐中是否具备像人类歌手那样独特的灵魂魅力,最终还要交给听众来评判。


Emily Portman

就在几个月前,一位英国女歌手Emily Portman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留言,称赞她的新专辑让「英国民谣音乐后继有人」。

该粉丝的夸赞令Portman一头雾水——因为她并没有发布新专辑。

Portman点开粉丝发来的链接,这才看到了以她本人名义发布的「新专辑」—— 《Orca》(虎鲸)。

这张「新专辑」也出现在了Spotify、iTunes等在线平台。

Portman认为该专辑的中音乐很明显是由AI生成的,并且这些AI专门针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巧妙的训练」。


《Orca》专辑以Emily Portman名义在YouTube等各大数字平台发行

更令Portman诧异的是,专辑中的曲名与她有可能选择的歌名「惊人相似」。

不仅风格极度相似,演唱更是毫无瑕疵。Portman认为这些歌曲缺乏真正的人类创作投入,因此听起来「空洞而完美」:

「我永远不可能唱得那么完美,音准也达不到那种程度,但这并非重点,我也不想做到,我毕竟是人。」

正是这件事促使Portman更加认清自己与AI歌手的边界。

她更坚信真正的创造力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打动人心。

人类乐队被自己的「AI克隆」打败

与Portman经历类似的,还有一支名为Holding Absence的摇滚乐队。

不久前,这只来自威尔士的乐队刚被自己「AI克隆」所打败。

这支模仿Holding Absence音乐建模的AI 「乐队」,在Spotify上的收听量短短两月就超过了原乐队。

该乐队主唱Lucas Woodland在X平台愤怒表示:这件事「令人震惊、让人心寒、也很侮辱人」。

他呼吁人们抵制AI音乐,否则像他们这样的乐队将不复存在。


就连已故的歌手,也逃不掉被AI「复刻」的命运。

不久前,美国乡村歌手Blaze Foley的认证艺人页面上出现了一首新歌,让Foley的唱片公司老板Craig McDonald十分诧异,因为Foley已于1989年去世。

比这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AI歌曲与Foley发自内心的创作相去甚远。

歌手可以为自己所创作的歌曲注入灵魂,这是AI所做不到的。AI可以模拟和弦,却无法模拟歌手的真诚与真情实感。

当AI音乐骗过人类耳朵

是否具有灵魂,也许会成为鉴别AI音乐与人类音乐的一道重要分水岭。

这在AI时代显得更加重要。

近日,来自巴西顶尖研究型大学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UFMG)的一项研究表示,AI音乐正在逼近图灵测试,即AI生成的音乐可以骗过人类的耳朵。


https://arxiv.org/pdf/2509.25601《人性的回响:探索人工智能音乐中感知到的人性》

该论文研究了人工智能音乐(AI Music,简称 AIM)领域的最新进展。

研究人员选择了来源于Reddit社区中用户通过YouTube或Suno链接发布的AIM歌作为数据集。

在一个类似图灵测试的盲测中,参与者被要求从一对歌曲中区分AIM歌曲和人类创作的歌曲。

实验结果表明,当配对的歌曲是随机的,听众无法区分AIM和人类创作的歌曲,也就是说他们的识别能力与随机猜测无异。

这项研究证实了AI音乐正复刻AI文本的演进:模型在不断地快速迭代,生成质量显著提升。

AI对音乐行业的变革已经无法阻挡。

目前,对于AI音乐的艺术性仍存争议,以及由此产生的「AI艺人」的身份与权利归属、AI生成内容的标注与授权机制等都亟待快速完善。

在这场变革与争议中,Murphy坚守「音乐优先」的评估视角。

他建议不管是听众还是同行或者艺人,应当先去听歌,然后再做判断。

也许从Murphy的视角看,AI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放大器」,考验的是谁能够在AI加持下做出更打动人的歌。

但能否让听众接受AI音乐,才是真正的终极挑战。

参考资料:

https://x.com/koltregaskes/status/1984989170805145671%20

https://www.billboard.com/music/chart-beat/ai-artist-xania-monet-number-1-adult-rb-airplay-chart-1236102665/%20

AI女歌手攻占美榜!格莱美天后崩溃:人类嗓音不值钱了 - AI 资讯 - 资讯 - AI 中文社区

声明:本文转载自新智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社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版权等问题,点击这里。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我方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赞(0) 收藏(0)
0条评论
珍惜第一个评论,它能得到比较好的回应。
评论

游客
登录后再评论
  • 鸟过留鸣,人过留评。
  • 和谐社区,和谐点评。